November 25, 2009

漫談「黑色喜劇」 / 馮偉才

魯迅在 《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一文中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見 《墳》)道出了喜劇的意義。所以我們在 《狂人日記》 和 《阿Q 正傳》 中,看到不少充滿喜劇元素的情節和對話,但同時這些情節和對話又總是讓我們笑中有淚──魯迅就是這樣用喜劇手法把中國封建禮教和中國人劣根性的假面撕破,並且為中國現代短篇小說創下了輝煌的成就。

魯迅寫 《狂人日記》 和 《阿Q 正傳》 時,外國文學理論還沒有出現「黑色喜劇」這個名詞,但這兩篇小說的黑色喜劇成份,今天看來仍然甚具「時代感」。不信?看看周星馳不少逗人發笑的角色,不是都有著阿Q 的影子嗎?在「喜劇」前面冠上「黑色」二字,當然是不同於一般的喜劇。簡單的說,那些讓你看完深思人生意義、社會和文化等問題,以及反省自身存在意義和價值的喜劇,都可以稱作黑色喜劇。

周星馳的一些喜劇電影,例如 《食神》、《少林足球》、《長江七號》 等,都是黑色喜劇,而1995 年拍的、劉鎮偉導演的 《回魂夜》,更是典型的黑色喜劇代表作。這是周星馳巔峰時期的作品,電影不算賣座,但電影中的喜劇元素在導和演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回魂夜》 大玩中外捉鬼片的情節,既恐怖又搞笑,但仍然貫徹周星馳的載道思想:意志和信念可以戰勝一切──包括鬼魂在內。

黑色喜劇比那些只是逗人發笑的王晶式無聊喜劇,自是多了三分深度,所以歷來許多發人深省的喜劇,都帶有黑色幽默成份。義大利電影 《義大利式離婚》(1962)也是一部典型的黑色喜劇,其主題「如果不能離婚便殺死她」,就流滿黑色幽默。影片前半部看似是荒誕劇,寧靜而富詩意的小鎮中住著一個結婚十二年的沒落貴族,竟然愛上十六歲的小表妹,竟日進入幻覺狀態,幻想著以各種匪夷所思的方法殺死妻子。後來他知道意大利的法律中有這麼一條法例:殺死不忠的妻子或丈夫,最多只判監三年至七年。他計算自己和小表妹的年紀,正好等到她成年,於是就動手設計,讓妻子重會舊情人,然後走入不忠的陷阱,再當眾用槍殺死她,最後得償所願被判三年刑期。電影結尾是他和表妹結了婚,最後的鏡頭則是在兩人親熱時,新娘卻勾搭年青英俊的水手 . . . 。整部電影充滿荒誕的情節,但又是現實的,因為義大利就有這麼一條法律,為了忠於這條法律,那個沒落的貴族是在群情壓迫之下,為了個人榮辱、家族命運而殺妻。


圖1. 《狂人日記》


圖2. 《食神》


圖3. 《回魂夜》

傳統喜劇的意識形態一般都比較保守,例如王晶和許多港式喜劇/鬧劇,只是鞏固男性霸權意識,視女性為性玩物,以及宣揚有錢萬能,有錢俊男扮窮愛上美女等保守落後的社會觀念,無論那些喜劇/鬧劇拿甚麼東西來開玩笑,甚至貌似批判性,但其骨子裡沒有企圖讓觀眾思考人生意義和反思社會百態。而黑色喜劇因為多了這些較深層次的東西,有時候會讓人有一種悲劇情調的感傷。好的黑色喜劇情節,有時需要時代和環境的配合。中國的黑色喜劇出現最多的,是文革之後一些描寫文革生活的電影和戲劇。因為只有在荒誕的處境中,正常的東西都會變得荒謬,從而產生喜劇效果,但那種令人發笑的喜劇效果,卻又同時有種苦澀味道。

拍於八十年代的中國電影 《黑炮事件》 (黃建新導演),是一部令我印象深刻的黑色喜劇。一個礦山工程師去郵局發了一通電報,內容為尋找「黑炮」:『丟失黑炮301 找趙』。郵局方面發覺可疑,通知有關部門,跟著他被隔離審查,要他好好交代事件。由於發電報的人是精通德語的工程師,當局懷疑他當間諜。最後是水落石出,原來那個工程師在外地出差時,在旅館中與人下象棋後,遺下一隻「黑炮」的棋子在旅館的301 房間。很簡單的一件事,但其荒謬性產生的喜劇效果令人發笑。電影中的種種難以想像的荒誕處境,加上導演以超現實的大紅作為電影基調,使其黑色喜劇的意味更是濃烈。

另一部拍於八十年代的電影 《小巷名流》 (1985),則是用寫實的格調突出其主人公應對特殊處境(文革)的合理性/荒謬性,從而產生喜劇效果。影片根據短篇小說 《文君街傳奇》 改編。故事講述某縣城的古井小巷在由寧靜和與世無爭的環境中步入文革大潮的過程中,當地居民如何自處和自保,中間如何體現人與命運的鬥爭,以及相濡以沫的鄰里人情關係。其中的喜劇成份充滿黑色幽默,電影利用主人公們以「不合乎常理」的態度面對文革的荒謬處境,從而產生不少笑料。


圖4. 《黑炮事件》


圖5. 《小巷名流》

由劉德華投資,在內地大賣的 《瘋狂的石頭》(寧浩導演),其黑色幽默成份,與 《黑炮事件》 和 《小巷名流》 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年代不同了,但正在受到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洗禮的中國大陸,也同樣出現種種荒謬和離奇怪誕的喜劇故事。《瘋狂的石頭》 是中國大陸難得一見的現代喜劇:重慶一家國企工藝品廠因為不能適應新經濟大潮而瀕臨倒閉,在被房地產公司收購地皮前,準備把舊廠房拆掉,因而無意間挖出了一塊價值連城的翡翠。廠長認為工廠有救了,就在原址佈置了一個簡陋的展廳準備拍賣那顆價值連城的翡翠,期望賣掉翡翠後可以使工廠起死回生。由於那顆翡翠關乎全廠的命運,保衛工作就交由廠裏的盡責的保衛科長負責。此後的發展是妙探和苯賊的喜劇橋段,三組苯賊把真假翡翠偷龍轉鳳的過程中,製造出如泉湧的笑料。而那塊翡翠的名字,則叫做「中華之魂」。

《瘋狂的石頭》 的喜劇元素和大部份的喜劇一樣,基本是循著典型的喜劇方程式發展,即利用錯模和誤會等手段,以及在不適合的時機和場合做不適合的事情和講不適合的說話。然而,作為黑色喜劇,它讓人看後感到心情沉重,因為裡面的笑料是那樣的荒謬,但同時又是那樣的現實。那種荒謬感,就如我們今天在寫一個喜劇:有人看到吃三鹿牌奶粉的嬰孩患腎結石,便私自慶幸自己一向用的是雀巢奶粉育兒,結果仍然中招,但同時,有母親一向用她的母乳餵奶,以為沒有事了,結果原來發現她每天都喝子母奶,也常常吃樂天熊仔餅,而她的奶水竟然也受了三聚青氨的污染!她的兒子,自然也是三聚青氨的受害者!


圖6. 《瘋狂的石頭》

馮偉才,香港嶺南大學社區學院講師。曾任嶺南學及樹仁大學兼職講師、鳳凰衛視財經新聞編譯、《讀書人》月刊主編、香港有線電視出版經理、《世界經理人文摘》總編輯、《百姓半月刊》執行編輯。

已出版作品包括:《新聞寫作‧從心出發》(合著,2008)、《遊方吟──文學評論選集》(2007)、《通識人心幣》、《香港萬花筒》(1987) 、《文學.作家.社會》(1985)、《70 年代香港小說選》 (編,1998) 、《香港短篇小說選 1986-1989》(編,1994) 、《香港短篇小說選 1984-1985》(編,1988)、《香港短篇小說選50年代至60年代》(合編,1985)。

No comments: